筆者最近看了一個短視頻,以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內的一個情節比喻當今網絡欺凌的歪風。電影中姜文扮演的張麻子到鵝城當上了縣長,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對付長期欺壓當地老百姓的富豪惡霸黃四郎。黃四郎為了報復,於是指派手下胡萬收買一家涼粉店污衊張麻子的義子老六吃了兩碗涼粉,但只給了一碗的錢。他同時召集鄉親,煽動他們的情緒,讓大家紛紛指責老六。老六為自證清白,剖腹翻開肚子後身亡;群眾見狀紛紛離開,胡萬動口不動手,全身而退。
看到這裏,大家是否覺得似曾相識?是否像一起網絡欺凌事件的現實版?令我感到憂慮的是,網絡欺凌的警號正在響起。
隨着智能手機等流動裝置的普及,特別是在疫情下,我們每天都在利用互聯網和別人溝通。我們更加要正視網絡欺凌的問題。
筆者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常見的網絡欺凌方法。騷擾是最常見的方法,可以透過社交媒體或短信進行;亦有冒充他人身份進行有損當事人的行為;惡意發布令某人尷尬的照片(不論真假),從而達到羞辱某人的目的。這些行為輕則可以造成心理影響,重則可能會令受害人輕生。
如果不幸遇到網絡欺凌,有些人會選擇刪除某些應用程序或保持離線一段時間。但錯不在自己,為什麼要限制自己使用互聯網的自由呢?更好的方法或是增加對加害者的約束。
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及地區已經實施或正在推動網絡實名制,現在特區政府亦就此進行諮詢。筆者認同實施實名制有助減少網上罪案及欺凌的發生。我認為反對的人將其歸咎於侵犯隱私是錯誤的;個人隱私絕不能成為損害他人的行為的辯解。再者,一些在網絡上欺凌別人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這樣做,正正就是因為他們認為在網絡上可以隱藏自己的身份。網絡的發達為社會帶來很多好處。但是,就像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一樣,同時伴隨着需要防範的風險。
香港創科發展協會主席、香港菁英會副秘書長兼創新科技研究會主任 —— 陳迪源